查看原文
其他

名校长说丨董彬: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才有教育的未来

校长派 2022-06-06

全文长 3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精彩导读


苏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具有26年历史的国际化学校。既深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又面向国际化、现代化,两者相互融合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所最具国际理解力、国际对话力、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核心素养、通晓中华文化的中国公民。




作者简介

董彬 苏州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党委书记,苏州外国语学校侨界联合会主席,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长三角分会理事长、北京普通教育名师工作研究会特聘专家、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民办教育最具创新力校长、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江苏省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主席、苏州市虎丘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州市政治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区教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民办教育优秀办学者、苏州市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促进会会长。


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伴随着中国步入新时代的脚步,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国教育已经不断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应该如何应对未来变革?值得每一位教育人思考。我认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只有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才有教育的未来:即着眼于新时代新战略的要求,创造教育的新未来;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学生的新未来;着眼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创造国家的新未来,为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的中心助力。

国际化人才的理解和定义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也普遍认识到,国际化人才不仅是外语能力强的人才。那么,到底什么人是真正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未来的国际化人才,需要一种新型的能力——全球竞争力。当今社会,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应用、新趋势,导致产业相互融合,未来的时代是跨行业合作共赢时代,未来的人才应该是更注重专业性的创新型、U盘型人才,即插即用,走到哪里都可以快速对接,产生价值,也可以随时抽离寻找下一个资源对接。

苏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具有26年历史的国际化学校。既深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又面向国际化、现代化,两者相互融合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所最具国际理解力、国际对话力、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核心素养、通晓中华文化的中国公民。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国际化人才的金字塔结构理论”。

首先,金字塔的根基是“通晓、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地繁荣,我们的民族正在不断地强大,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才能创造出适应时代的新发展。作为国际化人才,扎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应该是第一位的,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更有一个历史的责任担当,就是传播中华文化,要承担起中华文化使者的责任,扩宽各种渠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和智慧。

第二层,“掌握不同语言、精通不同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国际化的认知已经从浅层到深度发生转变。当今世界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和不断加剧的全球化趋势,使得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突破单一模式教育,从单一到复合型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学学英文,而是要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单语种人才已经没有了竞争优势,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两种以上外语,就具备了跨文化多外语交流的能力,也符合“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国际化人才应兼具跨文化沟通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第三层,是“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遵循国际规则”。国际化人才的第三个层次,是具有世界性眼光,拥有宽视野、高境界和大格局,才能在全球层面看待审视形势和问题。跨文化交流的基础,是要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下,化差异为融合,学会从中国角度看世界,从世界角度看中国,才能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合作的国际化人才。

第四层,是拥有“国际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金字塔的最高层,就是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因为“创新”是当下国民共同欠缺的素养。如何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形成竞争优势,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寻求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创新素养尤为重要。国际化人才,只有具备国际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全球性问题上创新性地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新方案。

国际学校的时代定位


围绕国际教育的话题,我想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想法:我们对国际学校新时代的定位,对国际课程本土化的实践,对国际合作新格局的构建。

不管一所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如何开放,都应该牢记一个使命,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因此,苏外就是要建设一所最具国际理解力,国际对话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阳光自信,富有朝气,善于表现和表达,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核心素养,通晓中华文化又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国公民。

在新时代,又呈现出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特征。正是由于这样,我们应该要有差异融合的探索,注重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的结合,在引进融合的过程中做整合中国元素的国际教育,在国际教育中强调中华美德和中国智慧,通过人才的多元培养,让我们的学生具有面向世界的视野,走向未来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近几年,苏外也在不断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包括与西班牙最顶级的私立教育集团达成合作、OC海外校区项目拓展至美国、加拿大等多个优质私立和公立高中。与此同时,紧跟“一带一路”步伐,研发多语种创新项目,在国际学术方面,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实现合作双方的人员交流,合作研发教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此,让我们的学生通往世界的道路更加宽广。

在苏外国际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带着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面向未来,承担起中华文化使者的责任,扩宽各种渠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和智慧。

国际学校的根基与精髓


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需要把握传统与现代融合,国际与本土融合,传承与创新融合,目的就是要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觉和自信。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当代青少年接触的人群拥有着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背景,他们面对的机遇、竞争和挑战更是立足于整个国际社会。因此,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变得尤为重要,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交流的国际化人才,是苏外的责任。

与此同时,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是民族认同。只有了解民族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只有具备民族文化自信,才能学会与各国人民共处合作;只有肩负起民族的使命与担当,才有可能具备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所以,不管一所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如何开放,都应该牢记一个使命,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对国家责任的担当。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已经到来的新时代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唤醒民族自信和担当国家责任。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国民的自尊、民族的自信、教育的自主、文化的自立。我们要培养的学生,都要承担起中华文化使者的责任,扩宽各种渠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和智慧。

国际课程建设


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借鉴和引入国际课程已经成为常态化,但国际课程不是拿来主义,引进国外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国际课程本土化改造的重要性,并不是用国际课程完全替代本土课程,而是用其先进思想和优质经验优化本土课程,并在与本土课程融合过程中,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以一种传承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国际化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建立起中西融合的课程体系,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注意维护国家的教育主权,并将国际化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非一味以培养留学生为主要办学动机,国际化人才应该在国际视野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中国根与民族魂,在懂得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身负历史的责任担当,传播中华文化。

学校管理智慧和管理策略


教师好了,学校才会好。尊重人性,制度才会有意义。校长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帮助教师找到价值感和生长点。因此,在学校里,“苏外大家庭,我们幸福地在一起”,“在最美的苏外,成就最好的自己”成了老师的座右铭。我所倡导的理念,学校教育,不仅要丈量世界的宽度、思考教育的深度,更要传播人文的温度。

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一所学校有了温度,还得有制度,学校建立了一套立体多元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制度,细化过程管理,实行目标激励,以实现制度化、流程化、定量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小到幼儿园午睡房窗帘上扬多少厘米、领带打结的步骤等等,都实行了标准化,也凸显了苏外教育的精致。

从经验型管理转向创新型管理。任何一个行业,经验很重要,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光有经验是远远不够,因此学校尤其注重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苏外教育创新战略发展要求,各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实际提出了103个管理创新工作项目,其中69个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推动,已经形成一定的创建成果。通过创新项目的不断研发和探索,激发行政部门全员创新的意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实效。

最后,要强调的是团队。校长不仅要做学校的领导者,更要做领导者的领导者。作为校长,如果把所有的副校长调动起来,把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起来,这个学校就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在管理方面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现代化水平。集体能力、集体智慧能力建设很重要。

教育,传承历史,联通未来。伴随着中国步入新时代的脚步,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更应为新中国的未来担负起一份责任,解锁全球联通密码,开创未来新格局。

1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学习交流的智库平台,为更好地汇聚一线名校长智慧,进行知识共享,校长派传媒特别策划出品《名校长说》栏目,依托教育、服务教育,关注教育热点,彰显教育正能量!


来稿邮箱:xzpxzzk@163.com







往期精彩



◀名校长说丨李有毅:特殊时期给老师的七个教育问题和解决办法


◀名校长说丨邵志豪:学校线上教育需要系统施策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名校长说丨刘长铭:教育即将进入4.0时代


◀名校长说丨李希贵 : 北京十一学校的14种教师激励方案

编辑丨校长派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